低效率的金融机构可能只能获得1点几、2点几的利息,而有些效率高的金融机构可以获得7点几、8点几的利息。
中国内地的市场流动性非常充足,所以海外的资金投资上海市场的规模,占上海的交易量的占比更小了,基本上在0.5 - 0.9%之间。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沪港通启动初期,不少的投资者认为上海市场的估值与香港市场的估值有差异,把这两个有差距的中小企业联通之后应该估值会靠近,但是沪港通启动一段时间内,竟然出现了差距拉大的趋势。

此外,目前全球有三个大的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香港。国际市场的投资者和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在香港市场进行匹配,香港高效率地完成了匹配的功能,从而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所以香港市场确实有一个空白,国内的投资者和投行有信息优势但是没有得到发挥的领域之一,可以说就是中型股。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是非常有限的,这同时也使得中国的市场主体缺少一个高效率的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平台,而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启动加上交易限额的取消实际构建了这么一个平台。因为价格差异比较明显,再加上低利率和国内所谓的资产荒,还有计算香港的估值足够覆盖相关的保险资金,所以金融机构也相应加大了股票的投入。
这个新的需求要求香港金融市场把国际市场的各种金融产品都吸引过来,像一个大型金融产品超市,供国内投资者进行挑选。从数据分析,到了2016年,国内的资金开始转向买大型股,51%是一些大型股,金融股占了主导。日前,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首期特别提款权(SDR)计价债券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发行规模为5亿SDR(约人民币46.6亿元),票面利率0.49%,期限为3年。
对于中国而言,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方面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内投资者抵御人民币贬值风险。中国发行的SDR债券是时隔35年来全球发行的首只SDR债券,其认购对象也较以往更为丰富,这种新的模式为国际货币基金提供了一条不错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来源:中新经纬 进入专题: SDR债券 人民币贬值 。篮子中各币种的权重为美元(41.73%)、欧元(30.93%)、人民币(10.92%)、日元(8.33%)和英镑(8.09%)。
特别提款权本质上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弥补国际储备手段不足而创制的补充性国际储备工具。对中国而言,首先,发行以SDR计价的人民币债券极大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这是世界银行在中国第一次发行SDR债券。另外,SDR计价债券的发行也丰富了中国债券交易市场的投资渠道和品种,国内金融机构未来将更多开展这方面的业务。比如,发生金融危机或在全球金融体系出现异常波动的时刻,新兴经济体一般都会受到冲击,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经济危机。SDR计价债券让投资者实际拥有了一篮子货币,可以一定程度上对冲货币汇率风险。
由于特别提款权不是真正的货币,使用起来必须先兑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交易。在相当长时间内,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还有一个拾遗补缺的作用,是主权货币的重要补充,并在一些关键场合、关键时刻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人民币10月1日正式加入SDR之后,将由五种货币决定SDR的价值实际上,在十一年前,我们当时从中国金融结构发展的理论推演,判断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发展,所以我们就从当年开始,每年组织出版一本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报告,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一年了。
这个也是反映市场的有效性在提升,使得投资者开始主动的选择了被动型的产品,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趋势。所以,金融产品是连接投资者和基础资产之间的环节,投资者投资金融产品,金融产品再投资于基础资产。

所以,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根据中债登的统计,2015年底中国银业理财规模大概在23万亿,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版图里面规模最大的一个细分行业,兼具资管化和表外负债双重性质,影子银行的运行模式可能会加剧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所以它的转型也是必然的,监管部门加大监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2015年是ETF诞生的第25年,2015年美国市场发行了270只ETF,2014年全球只发行了200只。
因为过去几年理财市场的增长非常重要的原因,一个是表外的扩张来规避监管,再一个是实际上存在着预期收益型产品的隐形担保。总体来说这么庞大的资产管理行业规模,意味着伴随着行业的发展,中国金融结构已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完) (本文系巴曙松教授2016年8月26日出席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讨论会演讲实录,未经巴曙松教授本人审阅,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进入 巴曙松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资产管理 。尽管如此,在利率市场化和储蓄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对银行来说扩大理财规模还是有它的动力的。截止到2015年12月初,ETF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了2.1万亿美元。我们看到券商直投的子公司和另类投资的子公司也是增长得非常快的。
数字财富管理主要就是通过配置各种各样的ETF,所以,未来很多资产管理中心的之争、交易所竞争力之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ETF配置覆盖的范围和产品线完整的程度。基金子公司第二个发展路径目的是进行股权激励,母公司操作起来有难度,但是通过子公司的安排就相对比较灵活了,实际上也是私募基金的发展推动下的一个变革。
全球一些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率先针对投资者需求做出了很多的改变,比如说领航主要做被动型的,我们看到传统的资产管理机构,因为投资者对产品需求的转化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但他们必须得适应这种需要。从资产管理内部来看,通常分为融、投、管、退几个环节。
我们看到在整个金融机构的版图上,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不断发展,原来不同金融机构的相对的重要性出现了迅速的变化。我们看到IMF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里面专门有一个章节说强化资产管理的监管,类似银行对资产管理公司做压力测试,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更高。
现场问答: 提问:巴教授您好。2015年是大资管扩张非常快的一年,基金的子公司增长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母公司。1997年以来,全球的资产管理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在6%左右。巴曙松:站在交易所的角度,其实很难去说主动还是被动?很难做一个笼统的定性。
第二部分,我们把它放到全球大背景下面来看资产管理出现哪些新趋势。理财机器人或者说数字财富管理,增长势头非常明显,数字化成为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趋势。
所以,金融机构在资产管理这个产业链上的主要的功能就是怎么样把这些千变万化的、非标准化的融资需求进行标准化,从不可投资变成可投资,不断的扩大基础资产的范围。第四个是怎么样平稳打破刚性兑付,来促进信托业的转型。
交易所更多定位自己是一个平台,我理解交易所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在上面参与交易,不管是您根据中外的经验还是什么,这种交易所作为被动的平台,和资产管理的主动行为,怎么做一个结合,达到更好的共同促进,想请教您一下。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但是中国这样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来说,我们所占的比重确实是跑在后边,亚洲除日本和澳洲之外占比都很小,所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
传统的银行业务在收缩,新的资本金的规定加大了银行的成本,这就为资产管理公司的介入提供了巨大推动力,全世界也是这样。这两年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排名,基金公司抓住了债券型基金扩张的机会的上升就比较快,这也是对全球趋势的判断并结合中国市场做出的决策,直接影响市场的竞争力。从销售渠道看,我们看到原来基本上是商业银行占主导,后来越来越多的多元化渠道在拓展。我们看一下,不同的公司让员工进入子公司,由股权来扩大激励的机制和工具的范围。
今天非常高兴能参加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组织的这个讨论会。出现这种变化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资产管理买卖的资产总额已达76万亿美元,已经与全球的GDP规模相当。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呈现出哪些方面的新趋势呢? 有几个方面: 第一,银行的理财规模保持高增长,但是未来增速可能会逐步下降。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挑战,非标的占比比较高,到期风险比较集中。
第六,基金公司的子公司逐步的在向主动管理转型。所以,从全球市场做一个比较来看,一个国家的投融资体系中直接融资的比例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这个投融资体系越来越会表现为类似一个广义的准资产管理行业。 |